標籤

2012年4月21日 星期六

豔后和她的小丑們。





其實看的是4/7中山堂的場次,至今仍然念念不忘。

很幸運因為教授,我們買的到半價的票,一下子就坐在前面第三排,連舞台鏡框都要稍微轉個頭才看到,演員的表情都好清楚、好清晰呢!

之前沒什麼接觸京劇的經驗,關於這齣戲,也只知道這是齣改編自莎士比亞劇本的實驗京劇,頂多稍微聽過魏海敏和紀蔚然的名氣罷了。

只是,序幕一拉開,豔后獨自在舞台上唱出獨白,我就哭了,大概就像一個一輩子從來沒有旅行的人,有天獨自坐在山巒中,忽見旭日在面前東昇伴隨七彩雲霞的感覺吧。

事實上這齣劇真的沒什麼好哭的,它似乎就是下定決心要讓你哈哈大笑。



豔后身旁有許多插科打諢的角色,講的是新潮的笑點,而戲中戲的使用,觀眾會看到舞台中的舞台,古今交錯,創造一種疏離,可惜我冷靜不下來,我被牽引的太入戲,所以覺得,那個在現代正在排戲的亂七八糟劇團,雖然很好笑,但還真煩。

我不知道是莎劇原本的還是後來添加的,我喜歡這個豔后,她被塑造的迷人極了。看她和安東尼調情,欲擒故縱的,那手腕還真高明。她的任性也挺有人性,甚至還蠻可愛的。越到劇末會看到,她不是個只為賣弄風騷放浪形骸的女人,畢竟是位女法老,治理著一直被稱作番邦的埃及,她勾引男人,是為了保護自己的國家和子民。最後一幕,她笑,混合悲哀壯烈嘲諷等複雜情緒,她揮舞著衣袖翩翩起舞,絢麗的令人不敢直視。

雖然中西方差很遠,但對我來說,安東尼的聲音是抒情男高音,很有溫柔男子的氣息。

當他戰敗,蓬頭垢面回來見豔后,終於聽見觀眾席傳來啜泣聲,讓我覺得自己不孤單、不奇怪。而他和豔后可歌可泣的感情,(雖然明顯感覺的到這是老少配),在肢體上、在歌聲中、在傳遞來傳替去的眼神表情,只會讓人垂著淚、點著頭,說著,沒錯,他們是真愛。

而主角們的聲音怎麼說,給人一種密度很高、很有質感的感覺,就像高階單眼加上好鏡頭拍出來的美麗照片,也難怪會被這樣推崇了。

此外,我以前總是買票看西洋的音樂劇,看的字幕是中文翻譯,雖然台灣的音樂劇也有看過幾齣,它的歌詞意象可能是美的,不過用字難免淺白。在新編京劇裡,在美妙的歌聲中,可以感受中國文字的稠密與美,可能用幾個字就可以濃烈貼切的表達那感覺、並賦予美感,這是我以前沒有體驗過的。我看到字幕下英文翻譯,只覺得只有傳遞意思,感覺卻無可避免的淡退了,深深覺得對外國人來說,還真可惜啊。

我的座位前面就是樂池,只看的見指揮的手,印象中多年前雲門九歌將它變成河花池。如果我的耳朵沒有聽錯,他將中國傳統戲曲音樂加入西方弦樂,也許這個結合已經不值得一提了,但我覺得好聽的不得了,結束後跑去想去買原聲帶卻發現沒有賣,感覺好空虛。

打了那麼多,我一定是太大驚小怪了,而且,只能回憶這些跟戲無關很表面的東西,都怪我對戲劇不熟係、對戲曲更是陌生。總覺得,戲裡應該有些暗喻一些象徵,或是什麼手法代表的意思,或是導演編劇的巧思之類的。

好希望淑珠或奇璋特別幫我剖析這齣劇喔,這樣的要求會不會太過分XD。


剛剛發現高雄五月場次的票都賣完了,好難過,我好想再看一次!!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